老早就想引用上來了!
看來
明年可以規劃去布達佩斯雙子城溜達溜達囉!
申根簽證適用增9國 外交部:將增捷克、波蘭、匈牙利等
更新日期:2007/11/08 11:55
目前分類:公佈欄 (96)
- Dec 11 Tue 2007 17:39
(新聞) 申根簽證適用增9國
- Dec 10 Mon 2007 12:27
(引用新聞)亞洲女性有逃避婚姻傾向

亞洲女性 有逃避婚姻現象

2007/12/10 07:10
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婚姻愈來愈像是「柏金包」,昂貴到常人無法負擔;在決定擁有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考慮。
新加坡人口學者Gavin W. Jones發現亞洲女性有「逃避婚姻」的現象,無論日、韓、星、港、台灣,女性不僅晚婚,甚至可能終身不婚,這在東方社會傳統的觀念中是不可思議的現象。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人口研究組組長陳玉華進行的婚姻趨勢研究,即發現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未婚比率較高,也印證這個趨勢。
中研院研究員楊文山分析,西方女性沒結婚,可能選擇同居,但亞洲不婚女性很大部分是與父母同住。他舉例,日據時代台北大稻埕女性的未婚比率高達三成,是因為女性是當地製茶業主要的勞動力,也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現今亞洲不婚女性與父母同住,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大環境的經濟狀況不是那麼好,「她們能為家裡帶來收入,所以家人不急著催婚。」
- Oct 15 Mon 2007 23:00
姑娘我會翻身囉
這是我娘幫我錄製的Video翻拍
改天我秀個漂亮的姿勢~~
- Oct 03 Wed 2007 15:38
請問:有人在家嗎?
我在尋找一本書
Ich vermisse Dich sehr.
- Sep 26 Wed 2007 00:15
我和阿姨們一起過中秋
- Sep 20 Thu 2007 15:34
『夜間部』領隊職前訓練
這陣子暫停各項活動與聚會
開始我的『夜間部』課程
每天下班後直奔
領隊職訓教室
共五十六小時
將我這兩週週末時間
佔的滿滿滿
(本週六要去機場實習,有趣有趣!)
『妳阿!少上點課吧!多關照自己的內心』
- Sep 14 Fri 2007 01:46
我娘和我一起看書

- Sep 02 Sun 2007 18:18
姑娘我滿三個月囉

- Aug 24 Fri 2007 15:36
高學歷熟女,每四人一人未婚
報導引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23/4/j9cr.html>
高學歷熟女 每4人1未婚
2007/08/24 04:39記者: 李宗祐/台北報導
高學歷女性比相同教育程度的男性,容易成為「等愛的人」?學者研究發現,卅五歲以上、大專以上學歷的熟女,未婚比率明顯高於同年齡層、同教育程度的熟男;大學以上、卅五到四十四歲的熟女,將近每四人就有一人未婚。形成高學歷熟女晚婚現象。
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人口研究組長陳玉華在國科會支持下,以內政部二○○五年底台閩地區人口調查報告為基礎,研究「近期婚姻趨勢對未來生育率的可能影響」。她表示,台閩地區十五歲以上未婚人口,女性未婚比例稍低於男性;不論男女,多數在四十歲前後結婚。但比對不同教育程度未婚人口,男女未婚比例出現明顯變化。
比率明顯高於同條件男性
她發現,大專以上學歷女性,比相同教育程度的男性更容易處於未婚狀態,這個現象在卅五歲以上、學歷越高的熟女越明顯。卅五到四十四歲有專科學歷的女性一七.六%未婚,明顯高於同年齡層、同學歷男性的一四.五%;四十五到五十四歲有一一.五%未婚,幾乎是男性四.五%未婚比例的三倍。
學歷在大學以上熟女與熟男的未婚比例差距拉得更大。卅五到四十四歲女性二四.六%未婚,幾乎每四人就有一人未婚,明顯高於男性的一六.一%;四十五到五十四歲資深未婚熟女有一五%,超越男性的五.五%。
- Aug 12 Sun 2007 23:40
登山行程規劃
玉山行前訓練---
第二站---九五峰
第三站---五寮尖
第四站---拔刀爾山
第五站---北插天山
近請期待我的玉山行前訓練實記
- Aug 02 Thu 2007 14:55
姑娘我多可愛

- Jul 31 Tue 2007 12:10
(新聞)台灣450萬成人不看書 電視和網路全民最愛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三十一日電)
台灣社會約四百五十萬人完全不看書,電視、網路打敗書本,成為全民最愛;青少年每周看電視與上網近四十小時,閱讀不到四小時。這是“遠見雜誌”針對台灣二十三縣市,超過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閱讀調查的結果。
“遠見”調查顯示,電視、網路大大打敗書本,成為全民的最愛。成人每周閱讀時間只剩寥寥可數的二點七二小時,平均每天只花二十三分鐘看書,但是花在看電視的時間近十七小時,上網時間達七點四一小時,閱讀時間只有看電視與上網時間的九分之一。
遠見表示,全國高達百分之二十五的成年人完全不看書,約四百五十萬九千多人,相當于三個高雄市的人口數是完全不看書,令人憂心。調查發現,目前正處于大學與研究所階段的十八至二十四歲年輕人,上網已經取代電視,成為最大的休閒活動。他們每周泡在網路的時間為十九點四七小時,收看電視十六點九一小時,看書只剩下了三點三八小時。若排除較少上網的人,經常上網年輕族每周甚至高達二十三點六九小時在網路上。若不含雜誌、漫畫與考試用書在內,國人一個月平均只看一點七二本書,即使有看書習慣的民眾,一個月平均也只看二點七七本書。其中,收入與學歷愈高的人,閱讀頻率也愈高,顯示閱讀跟一個人的競爭力息息相關。二成五的研究所及以上學歷的人每天看書,平均每個月看三點一二本書;高中職學歷的人僅有百分之七會每天看書,每月只看一點六三本書。以收入來看,每月收入七萬元以上的民眾看書最多,近兩成每天閱讀。
在台灣,民眾對於購書的態度傾向于“不買書者更不買書、會買書者買更多書”。台灣民眾平均一年買四本書,有習慣買書者,一年買了八本書,月收入超過七萬元的民眾最愛買書,一年買了十三本。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兩成八的民眾過去一年沒有買過書,三成五的民眾一年買不到五本書。根據2005年香港電台委託“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所進行香港人閱讀習慣調查顯示,台灣購書金額一年只有一千三百七十五元,遠落後于香港的五千八百五十五元。由資料分析發現,三十四歲以下的年輕人喜歡在臥室或床上看書;三十五到五十九歲的中壯年人偏好正襟危坐在書房或書桌上唸書;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愛坐在客廳沙發閱讀。
另外,研究所學歷、收入七萬元以上的社會精英份子,廁所成為他們分秒必爭的閱讀空間。調查也發現,名人是國人夢幻的陪讀對象,第一名是馬英九,其次是作家吳淡如、蔡康永、李敖、陳水扁與李遠哲,“台灣之光”王建民也排進前十名。但也有六成九的民眾不想找名人陪讀,“因為閱讀是很私密、很講究自我主張的事情。”遠見雜誌“台灣閱讀大調查”,今年七月二日至四日針對台灣地區二十三縣市,年滿十八歲以上民眾進行隨機跳號電話訪問。樣本規模為一千零六十八人,信賴水準為百分之九十五,抽樣誤差為正負三個百分點。
- May 01 Tue 2007 22:10
11點前就寢
近日
X小珊勵行11點前就寢的好寶寶健身計畫
雖然腦子裡有很多事情想要書寫
還是乖乖去睡覺
順道一提
由於每天很早就睡了
睡前
開始繼續閱讀那本從德國帶回來的小說
一個年紀輕輕1981年出生的愛爾蘭女孩
- Apr 24 Tue 2007 12:36
天秤座的我
X小珊有這麼黏人嗎?
我只是很喜歡有人跟我作伴而已。
我也可以自己去看電影的(前提是想一個人靜靜)
天秤老婆 不要讓她孤單
在朋友之間備受歡迎的天秤老婆,在家裡似乎很容易生氣。為
- Apr 19 Thu 2007 17:08
<News> How about the intellidating?
知性約會 都會社交新潮流 | ||
|
||
在紐約、華盛頓、波士頓等東北部都會區,藝術和思想活動已成為新的熱門社交場合。數以千計年輕男女紛紛捨棄形式性的晚餐和電影,湧向博物館、辯論會、讀書會和研討會。
觀察家說,這是對芭莉絲希爾頓(Paris Hilton)之流形成的空洞虛華世界的知性反彈,藉著展現近年來因肉體健美當道而受到忽視的智識力量,吸引伴侶或意中人。 上周一個晚上,大批年輕都會男女聚集在紐約市曼哈坦第五大道和42街交口,花15元進入公共圖書館,參加探討現代女性主義意義的講座。 MTV電視頻道製作人托瑞斯說,他與在資訊科技公司當經理的女友愈來愈少到酒吧和夜總會,卻經常到博物館和參加各種研討會。他說:「我們也許看法相同,也許意見不一,不過至少我們是在瞭解彼此的想法。」 紐約市公共圖書館的現場演講系列,已成為人們重要的「知性約會」場景。發起這個系列的Paul Holdengraber說:「沒有什麼比愛撫心靈更感性的活動。耳朵非常敏感,而演講不僅讓聽眾聽到札實內容,還有題材可以討論整個晚上。你能說演講不浪漫嗎?」 「知性約會」(intellidating)一詞源自英國2002年展開的現場討論系列節目「迎戰智識」(Intelligence Squared)。這個節目希望把辯論變得「性感」,邀請名人參加激辯,題目從「一夫一妻對心靈不好」一直到「柴契爾夫人挽救了英國」。 富商兼慈善家Robert Rosenkraz去年把這種構想引進紐約市,在上東城的亞洲協會大樓推出IQ2US活動,吸引到許多忠實粉絲。這項活動以45分鐘酒會開場,然後展開辯論。名作家Michael Crichton也曾應邀就全球暖化舌戰群雄。對於一些聽眾,這種辯論的刺激不下春藥。 28歲的克利斯第二次與在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美國研究的女友約會,就去參加IQ2US的辯論會,當晚的題目是「美國是否宗教性太強」。 他說:「辯論比我預期的更激烈,我們兩人意見完全相反,搭地車回家途中還爭論不休。我們不是爭吵,而是在互動,進行思想交流。這比看電影遠更讓人感到滿足。」 【2007/04/17 世界日報】@ http://udn.com/ |
- Mar 25 Sun 2007 23:33
先來張特寫!
